为了使您正确使用与维护该设备,操作前敬请仔细阅读本使用说明书,并谨慎保管,以备查询。
本公司致力于产品的逐渐完备,产品的某些局部结构或个别参数更改时,恕不另行通知。如有疑问,请与本公司联系。
TC7035B塔式起重机,是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按JG/T5037-93《塔式起重机分类》标准设计的新型塔式起重机。
TC7035B塔机为水平起重臂,小车变幅,上回转自升多用途塔机。该机的特色有:
1、性能参数及技术指标国内领先,最大工作幅度70m,最大起升高度241.5m。
3、工作方式多,适合使用的范围广。该机有基础固定,底架固定,外墙附着及行走等工作方式,适用各种不同的施工对象。支腿固定独立式及底架固定独立式的起升高度为61.5m,附着式是在独立式的基础上,增加标准节和附着装置就可以实现,起升高度可达241.5m。
4、工作速度高,调速性能好,其中起升机构、变幅机构采用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变频无级调速方案,工作更加平稳可靠。
5、电气控制管理系统主要电器元件选用国际名牌,寿命比国产元件长3~4倍,故障少,维修简单,工作可靠。
6、各种安全保护装置齐备,且为机械式或机电一体化产品,适应于恶劣的施工环境,能确保塔机工作可靠。
7、设计在坚持切实符合国情,确保安全可靠原则的同时,尽可能地吸收采用国内外成熟可靠的先进的技术,来提高整机的技术水平,采用成熟可靠的先进的技术有:
2)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并国产化了的重量限制器、力矩限制器、高度限位器、幅度限位器、回转限位器、回转、牵引机构的制动器等安全装置。
6)刚性双拉杆悬挂大幅度起重臂,起重臂刚度好,自重轻,断面小,风阻小,外形好看,长度有几种变化,满足多种施工需要;
由于该机具有以上特点,因而它适用于高层或超高层民用建筑、桥梁水利工程、大跨度工业生产厂房以及采用滑模法施工的高大烟囱及筒仓等大型建筑工程中。
注:表1.2-1中Fh、Fv及弯矩M为基础最大弯矩工况载荷,扭矩Mn为基础最大扭矩工况载荷。
固定式塔式起重机的地基基础是保证塔机安全使用的必要条件,要求该基础分不同地质情况严格依规定执行。采用整体钢筋混凝土基础,对基础的基础要求如下:
—基础下土质应坚固夯实,根据土质情况,可选用不同的基础(见图1.2-2a,1.2-2b)。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能低于C35,地耐力不小于图1.2-2a,1.2-2b的规定。—混凝土基础的深度应为1600mm。
预埋支腿固定式及其附着式对基础要求比较严格,其支腿组件要埋入特制的混凝土内,其基础可根据以上的载荷自行设计,也可依照我们提供的基础图进行制作。设计基础时要满足抗倾翻稳定性和强度条件,其公式如下:
图1.2-3混凝土基础抗倾翻稳定性分析示意图其中:e—偏心距,即地面反力的合力至基础中心的距离,m;
—固定支腿安装不当会严重影响塔机的使用(如塔身倾斜等)。—必须使用规定的安装部件。
—用销轴将4只固定支腿与基础节装配在一起,敲击直至轴肩紧贴弦杆表面,在销轴上装上防转套后再插入小销轴及弹簧销(图1.2-5详图A)
—根据施工方便性,当钢筋捆扎到一定程度时,将装配好的固定支腿和基础节整体吊入钢筋网内。基础节上有踏步的一面应与建筑物垂直。
—吊起装配好的固定支腿和基础节整体,浇注混凝土。在基础节的两个方向的中心线上挂铅垂线,保证预埋后基础节中心线。
底架固定式塔式起重机的地基基础是保证塔机安全使用的必要条件,要求该基础分不同地质情况严格按照规定执行。采用四块整体钢筋混凝土基础,对基础的基本要求如下:
1.2.5.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35,基础下土质应坚固夯实、地耐力不小于0.18Mpa。
1.2.5.3混凝土基础与底梁接触表面应校水平,平面度误差小于1/750。
—平衡重应按咱们提供的图纸制作。应保证平衡重的外形尺寸及功能尺寸,尤其是悬挂孔的位置及其尺寸。
—平衡重共有三种规格,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浇注成形,具体外形尺寸参见下图(图1.2-9、图1.2-10及图1.2-11)。
压重应按咱们提供的图纸制作。要保证压重的外部尺寸及开口位置。压重上下两面应平行,否则会影响压重的稳定性并造成事故。
—根据《汽车吊的特性及起重能力》和安装单元的重量和高度选用汽车吊。—用汽车吊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和最小的场地立塔。
c.注意吊点的选择,根据吊装部件选用长度适当,质量放心可靠的吊具(参考表1.3-2)。
d.塔机各部件所有可拆的销轴,塔身标准节片与片之间连接的铰制螺栓、螺母均是专用特制零件,用户不得随意代换。
f.必须根据起重臂臂长,正确确定平衡臂臂长及配重数量(见有关章节),在安装起重臂之前,必须先在平衡臂上安装一块重4.0t的平衡重,注意严禁超过此数量。
h.塔机在施工现场的安装的地方,一定要保证塔机的最大旋转部分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不小于1.5m,塔机任何部位与架空电线的规定。
i.准备辅助吊装设备、枕木、索具、绳扣等常用工具。j.塔机安装场地的参考尺寸(见图1.3-1)。
k.顶升前,应将小车开到顶升平衡位置,起重臂转到引进横梁的正前方,然后用回转制动器将塔机的回转锁紧。
TC7035B支腿固定式独立起升高度为61.5m,可采用二倍率、四倍率钢丝绳起升,塔身标准节为片式结构,塔身下部基础节与基础相连,塔身上部标准节通过下支座及回转支承与上支座及回转塔身相连。司机室侧置于上支座上,前方是起重臂,后方是平衡臂,起升机构设在平衡臂后部,回转机构对称置于上支座两侧,载重小车由牵引机构牵引,沿起重臂来回运动,起重臂、平衡臂均用刚性拉杆与塔顶连接。
在下支座下端是爬升架,围在塔身四周,塔机视施工的需要由顶升机构可顶起塔身上部结构,引进片式标准节,升高塔机的高度。
1—固定基础2—塔身基础节3—塔身标准节4—爬升架5—下支座6—回转支承
本塔机固定独立式的最大起升高度为61.5m,若起升高度要超过61.5m,必须用附着装置对塔身做加固。附着式塔机的最大起升高度可达241.5m。当工作高度≤120m时,可采取二倍率、四倍率钢丝绳起升,当工作高度>120m时,只能采取二倍率钢丝绳起升。
附着式的结构上的布局与独立式相同,只是为增加起升高度,塔身增加了片式标准节。为提高塔机的稳定性和塔身的刚度,在塔身的全高内还设置了若干层附着装置(图1-2),标准附着时,要求塔身中心距离建筑物为5m,若工程实际距离与此不符,请与本公司联系。1.3.3.2.1和1.3.3.2.2考虑到施工要求与塔身、附着架的受力规定了附着架与基础平面距离、附着架之间距离以及附着架以上悬高的极限值。1.3.3.2.3(图1-2)既能满足一般的施工要求,又能最经济的配制附着架,
(1)第一道附着架以下的塔身高度h1(支腿固定式含基节高度、底架固定式含上基础节、下基础节高度):
第一次附着后,附着架以上塔机悬出段≤40.2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87.75m,自下而上1个基节HQ2,5个加强节HQ1,17个片式标准节H1。
第二次附着后,附着架以上塔机悬出段≤40.2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114m,自下而上1个基节HQ2,5个加强节节HQ1,24个片式标准节H1。
第三次附着后,附着架以上塔机悬出段≤36.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136.5m,自下而上1个基节HQ2,5个标准节HQ1,30个片式标准节H1。
第四次附着后,附着架以上塔机悬出段≤36.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159m,自下而上1个基础节HQ2,5个标准节HQ1,36个片式标准节H1。
第五次附着后,附着架以上塔机悬出段≤36.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181.5m,自下而上1个基础节HQ2,5个标准节HQ1,42个片式标准节。
第六次附着后,附着架以上塔机悬出段≤36.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204m,自下而上1个基础节HQ2,5个标准节HQ1,48个片式标准节。
第七次附着后,附着架以上塔机悬出段≤32.7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222.75m,自下而上1个基础节HQ2,5个标准节HQ1,53个片式标准节。
第八次附着后,附着架以上塔机悬出段≤32.7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241.5m,自下而上1个基础节HQ2,5个标准节HQ1,58个片式标准节。
特别提醒:固定支腿对塔机垂直度和塔身连接至关重要,在安装前必须检查支腿的垂直度和水平状况,垂直或水平误差会造成塔机安装困难或使用事故。
—加强节(片式结构,安装有标示牌以区别于标准节。见图1.3-5b)—标准节(片式结构。见图1.3-5c)
片式塔身节由四片组成,片与片之间用特制的4根M36六角头铰制孔用螺栓连接。M36六角头铰制孔用螺栓的预紧扭矩为1640N·m,每根六角头铰制孔用螺栓均应装配一个平垫圈、一个弹垫圈及一个螺母并拧紧防松。
用特制的8根φ60销轴(1)与基础节连接。敲击直至轴肩紧贴弦杆表面,在销轴上装上防转套(2)后再插入小销轴(3)及弹簧销(4)(图1.3-7详图A)
用经纬仪或吊线法检查其垂直度,主弦杆四个侧面的垂直度误差应不大于1.5/1000
特别声明:片式标准节片与片之间连接的六角头铰制孔用螺栓及标准节与标准节之间连接销轴均为专用特制件,用户不得随意代用。
爬升架由爬升架结构、平台、爬梯及液压顶升系统、标准节引进装置等组成,塔机的顶升运动主要靠此部件完成。
顶升油缸安装在爬升架后侧的横梁上(即预装平衡臂的一侧),液压泵站放在液压缸一侧的平台上,爬升架内侧有16个滚轮,顶升时滚轮支于塔身主弦杆外侧,起导向支承作用。
为了便于顶升安装和安全需要,在顶升挂板上设有防脱装置。在爬升架上部、中部及下部位置设有平台及栏杆,并在引进梁上也设有平台,顶升时,工作人员站在平台上,操纵液压系统,完成顶升、引入标准节和打入连接销轴的工作。
将爬升架上的换步顶杆放在由下往上数第四对踏步上,再调整好16个爬升导轮与标准节的间隙(间隙为2~3mm)。
安装好顶升油缸,将液压泵站吊装到平台一角,接好油管,检查液压系统的运转情况,应保证油泵电机风扇叶片旋向与外壳箭头标识一致,以避免烧坏油泵。如有错误,则应重新接好电机接线.3.4.1.3.1结构简述
回转支承总成包括下支座、回转支承、上支座、回转机构共四部分,见图1.3-10。下支座为整体箱形结构,下支座下部用8根φ60无轴肩的销轴与塔身标准节连接,用4根φ60销轴和套架相连,上部与回转支承外圈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
上支座为板壳结构,其左右两侧焊有安装回转机构的法兰盘。上支座的四方设有工作平台,右侧工作平台的前端,焊有司机室连接的支耳,后方设有安装回转限位器的支座,前方设有安装电笛的支板。上支座的下部与回转支承内圈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上部通过4根φ70销轴与回转塔身连接。
检查与回转支承、下支座、上支座连接用88件10.9级的M27高强螺栓的预紧扭矩是不是达到了1100N·m。
将下支座的四根主弦杆对准标准节四根主弦杆连接头缓慢落下直至下支座主弦杆孔与标准节连接头的相应孔对齐。切记:下支座的通行口位置应与塔身标准节爬梯位置一致;下支座与爬升架连接时,应对好四角的标记。
用特制的8根φ60无轴肩的销轴与标准节连接。敲入孔内,在销轴一端插入小销轴及弹簧销,在另一端装上防转套后再插入小销轴及弹簧销。
操作顶升系统,将液压油缸伸长至由下往上数第二对踏步上,将爬升架顶升至与下支座连接耳板接触,用4根φ60销轴和下支座相连。
回转塔身为整体框架结构,上端面分别有用于安装起重臂和平衡臂耳板,上面用四根销轴与塔顶相连。在回转塔身的横梁上安装有起重量限制器,用以限制各档速度的最大起重量。
吊起回转塔身(安装时注意用于安装平衡臂和起重臂支耳的方向),使靠近起重量限制器一边的支耳与上支座的起重臂方向一致。
用4根φ70销轴(1)将回转塔身与上支座紧固。在销轴(1)上插入小销轴(2)及弹簧销(3)(图1.3-13详图A)。
塔顶为四棱锥形结构,顶部有拉板架和起重臂拉板,通过销轴分别与起重臂、平衡臂拉杆相连,为了安装便捷,塔顶上部设有工作平台,工作平台通过螺栓与塔顶连接。塔顶上部设有起重钢丝绳导向滑轮和安装起重臂拉杆用滑轮,塔顶后侧主弦下部设有力矩限制器,并设有带护圈的扶梯,塔顶下端有四个耳板,通过四根销轴与回转塔身连接。
吊装前在地面上先把塔顶上的平台、栏杆、扶梯及力矩限制器装好,为使安装平衡臂方便,在塔顶的后侧左右两边各装上一根平衡臂拉杆。
用4件φ70销轴将塔顶与回转塔身连接,穿好并充分张开开口销(图1.3-15详图A)。
平衡臂是工字钢及角钢组焊成的结构,共两节,用销轴连接。平衡臂上设有栏杆及走道,还设置了工作平台,平衡臂的一端用两根销轴与回转塔身连接,另一端则用两根组合刚性拉杆同塔顶连接。尾节装有平衡重、起升机构及扒杆,电气控制箱布置在根部。起升机构本身有其独立的底架,用六根螺栓固定在平衡臂上。平衡臂的长度随起重臂长度的改变而变化。见表1.2-2中的值。
在地面上根据起重臂长度组装好相应的平衡臂,将起升机构、扒杆、电控箱、电阻箱、平衡臂拉杆装在平衡臂上,并固接好。回转机构接上临时电源,将回转支承以上部分回转到便于安装平衡臂的方位。
平衡臂拉杆示意,见图1.3-19所示,将平衡臂逐渐抬高至适当的位置,便于平衡臂上拉杆与塔顶上平衡臂拉杆顺利相连,将拉杆用销轴铰接,穿好并张开开口销。
缓慢地将平衡臂放下,再吊装一块4.0t重的平衡重安装在平衡臂最前面的安装的地方上,如图1.3-20所示。
安装平衡重的销轴(1)的挡板(3)必须靠住平衡重。安装平衡重的销轴(1)的端面必须超出三角板(2)
司机室为薄板结构,侧置于上支座右侧平台的前端,四周均有大面积的玻璃窗,前上窗可以开启,视野开阔。司机室美观舒适,内设有联动操纵台。
把司机室吊到上支座靠右平台的前端(参见图1.3-11),对准耳板上孔的位置,然后用三根销轴联接并穿好开口销。(也可在地下先将司机室与回转支承总成组装好后,作为一个整体,一次性吊装)。
起重臂总成包括起重臂、起重臂拉杆、载重小车、牵引机构和防垂装置,起重臂拉杆安放在起重臂上弦杆的拉杆固定架上。
起重臂上下弦杆都是用两个角钢拼焊成的方管,整个起重臂为三角形变截面空间结构,共分为十节。节与节之间用销轴连接,拆装方便,为了更好的提高起重性能,减轻起重臂的重量,起重臂采用双吊点、变截面空间桁架结构。在起重臂第一节中装有牵引机构。载重小车以起重臂的下弦杆为运行轨道,在牵引机构的牵引下,可沿起重臂前后运行。载重小车一侧设有检修吊篮,便于塔机的安装与维修。另
一侧设有钢丝绳防垂装置滚轮导轨。在起重臂第五节中装有防垂装置挂住钢丝绳以免钢丝绳下垂幅度过大。
起重臂第一节根部与回转塔身用销轴连接。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起重臂水平,在第二节、第六节上设有两个吊点,通过这两点用起重臂拉杆与塔顶连接。
起重臂组装时,必须严格按照每节臂上的序号标记组装,不允许错位或随意组装。根据施工要求可以将起重臂组装成65m、60m、55m、50m、45m及40m臂长。各种臂长臂节组合如图1.3-23所示。
在塔机附整的枕木(或支架)上拼装好起重臂。注意无论组装多长的起重臂,均应先将载重小车套在起重臂下弦杆的导轨上。
安装好起重臂根部处的牵引机构,卷筒绕出两根钢丝绳,其中一根通过臂根导向滑轮固定于载重小车后部,另一根通过起重臂中间及头部导向滑轮,固定于载重小车前部,如图1.3-24所示。在载重小车后部设有3个绳卡,绳卡压板应在钢丝绳受力一边,绳卡间距为钢丝绳直径的6~9倍。载重小车的前端设有张紧装置,如果牵引钢丝绳松弛,调整张紧装置,即可将钢丝绳张紧。在起重臂根部还有另一套牵引钢丝绳张紧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牵引钢丝绳松驰时,可用该装置将钢丝绳张紧。
将起重臂拉杆按图1.3-25所示拼装好后与起重臂上的吊点用销轴铰接,穿好开口销,放在起重臂上弦杆的定位托架内。
检查起重臂上的电路是否完善。使用回转机构的临时电源将塔机上部结构回转到便于安装起重臂的方位,按图1.3-26挂绳,试吊是否平衡,否则可适当移动挂绳位置,起吊起重臂总成至安装高度。用定轴架和销轴将回转塔身与起重臂根部联接固定。注意:记录下吊装起重臂的吊点位置,以便拆塔时使用。
接通起升机构的电源,放出起升钢丝绳按图1.3-27缠绕好钢丝绳,用汽车吊逐渐抬高起重臂的同时开动起升机构收回起重钢丝绳,直至将起重臂拉杆拉近塔顶拉板,按图1.3-28将长拉杆与塔顶拉板Ⅰ、短拉杆与塔顶拉板Ⅱ用销轴铰接,并穿好开口销。松驰起升机构钢丝绳把起重臂缓慢放下。
使拉杆处于拉紧状态,这时起重臂约上翘1/70,最后松脱滑轮组上的起升钢丝绳。
(1)各种长度的起重臂安装时参考重心位置(包括长短拉杆、牵引机构、防垂装置及载重小车且载重小车在最小幅度)见下表。
平衡重的重量随起重臂长度、平衡臂长度的改变而改变(表1.2-2),根据所使用的起重臂及相应平衡臂长度吊装平衡重。起重臂七种臂长工况下平衡重的配置及安装的地方严格按要求安装。
下面的安装的方法与支腿固定式塔机安装的方法1.3.4.1.2~1.3.4.1.9一致。
首先用销轴(1)、小销轴(2)及弹簧销(3)将两根半梁安装在整梁上,再用连接杆(4)将整梁、半梁连成一整体。
将组装好的基节吊装到十字梁上,用8根φ60销轴(1)与基础节连接。敲击直至轴肩紧贴弦杆表面,在销轴上装上防转套(2)后再插入小销轴(3)及弹簧销(4)(见图1.3-31)。安装时应注意对好基节与相应连接支座的标记,基节爬梯位置应位于预安装平衡臂正下方。
吊装撑杆,用销轴(1)将基节、十字梁、撑杆连成一整体。安装撑杆时注意对好撑杆与相应连接耳座的标记。(见图1.3-32)
片式标准节安装参见1.3.4.1.1.2节,安装时应注意标准节上踏步的方位。
吊装完毕后,进行起升钢丝绳的穿绕。如图1.3-34所示,起升钢丝绳由起升机构卷筒放出,经起升机构排绳滑轮,绕过塔顶导向滑轮向下进入回转塔身上起重量限制器滑轮,向前再绕到载重小车和吊钩滑轮组,最后将绳头通过绳夹,用销轴固定在起重臂头部的防扭装置。
当整机按前面的步骤安装好后,在无风状态下,检查塔身轴线;再按电路图的要求接通所有电路的电源,试开动各机构进行运转,检查各机构运转是不是正确(详见有关章节),同时检查各处钢丝绳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是否与结构件有摩擦,所有不一般的情况均应予以排除。
换倍率系统包括主小车,副小车、主吊钩以及副吊钩四部分,其在起重臂上的安装(见图1.3-35),钢丝绳在主小车、副小车、主吊钩、副吊钩上的绕绳见图1.3-36。主小车与副小车的连接与分离便可实现二、四倍率的变换(下面称为变倍率)。
变倍率是在无载荷、低速、没有摆动的情况下,在吊臂根部进行的。无论是二倍率变四倍率,还是四倍率变二倍率,都必须先将旁路开关旋转至旁路状态,使高度限位不起作用;转换完成后,必须将旁路开关恢复原有状态。在二倍率工作状态下,副小车固定在起重臂根部,副吊钩由于钢丝绳的张力而紧贴副小车。
当主小车与副小车、主吊钩与副吊钩连成一体时,主吊钩与副吊钩相当于两个动滑轮,此时载重小车以四倍率工作;当主小车与副小车、主吊钩与副吊钩分离,副吊钩与副小车连为一体静止于起重臂根部时,此时副吊钩与副小车相当于一个静滑轮,整个小车只有主吊钩一个动滑轮,载重小车以两倍率工作。
1.3.4.5.1.1变换前副吊钩与副小车通过销轴2连接为一体,静止在起重臂根部,销轴1将副小车与起重臂连接在一起,使副小车无法向前变幅行走(见图1.3-37)。
1.3.4.5.1.2缓慢开动主小车向后变幅,当主小车碰到副小车时,对正主、副小车的连接座,用销轴3将主、副小车连为一体;稍稍收缩起升绳,拆除副小车、副吊钩之间的连接销2,解除副吊钩与副小车的连接;拆除副小车、起重臂之间的连接销1,解除小车与起重臂之间的连接(见图1.3-37)。
1.3.4.5.1.3开动起升机构,放下主、副吊钩至地面,插入销轴1、销轴2,将主、副吊钩连成一体(见图1.3-38),即完成二倍率到四倍率变换过程。
1.3.4.5.2.1下降吊钩至地面,卸掉销轴1、销轴2,将主、副吊钩分开(见图1.3-38)。
1.3.4.5.2.2缓慢开动起升机构,使副吊钩上升同时将小车开至起重臂根部,继续上升副吊钩,使副吊钩顶到副小车,停止起升,插入销轴1、销轴2,卸掉销轴3(图1.3-37).
1.3.4.5.2.3开动变幅机构,将主小车往外缓慢变幅。即转换成二倍率工作状态。
1)按液压泵站要求给其油箱加油。确认电动机接线正确,风扇旋向右旋,手动阀操纵杆操纵自如,无卡滞。
2)清理好各个标准节,在标准节连接销孔内涂上黄油,将待顶升加高用的标准节排成一排,放在顶升位置时起重臂的正下方,这样能使塔机在整个顶升加节过程中不用回转机构,能使顶升加节过程所用时间最短。
4)将起重臂旋转至爬升架前方,平衡臂处于爬升架的后方(顶升油缸正好位于平衡臂正下方)。
5)在爬升架上层平台上准备好4根塔身与下支座安装用临时销轴,在爬升架中层平台上准备好塔身标准节连接销轴。
5)顶升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起重臂与引入标准节方向一致,并利用回转机构制动器将起重臂制动住,载重小车必须停在顶升配平位置。
6)塔身与下支座安装用临时销轴其直径比标准销轴φ60稍小,以便容易就位。该销轴仅用于标准节引进过程中,每节标准节引进完进行下一节标准节引进前,必须用标准销轴取代。在标准销轴安装前,绝对禁止进行吊重操作。
7)若要连续加高几节标准节,则每加完一节后,塔机起吊下一节标准节前,塔身各主弦杆和下支座必须有4根φ60无轴肩的销轴连接,唯有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允许用4根φ60无轴肩的销轴。
9)在下支座与塔身没有用8根φ60无轴肩的销轴连接好之前,严禁回转、变幅和吊装作业。
将下支座落在塔身顶部,并用8根φ60无轴肩的销轴将下支座与塔身连接牢靠后,再排除液压系统的故障。
11)顶升结束后,所有标准节之间均是用8根φ60的标准销轴连接,最顶部标准节与下支座之间是用8根φ60无轴肩的销轴连接。
1)塔机配平前,必须先吊一节标准节放在引进平台上,再将载重小车运行到配平参考位置,并吊起一节标准节或其它重物(表中载重小车的位置是个近似值,顶升时还必须根据真实的情况的需要做调整)。然后拆除下支座四个支脚与标准节的连接销轴;
2)将液压顶升系统操纵杆推至“顶升方向”,使爬升架顶升至下支座支脚刚刚脱离塔身的主弦杆的位置;
3)检验下支座与标准节相连的支脚与塔身主弦杆是否在一条垂直线个导轮与塔身主弦杆间隙是否基本相同,以检查塔机是否平衡,若不平衡,则调整载重小车的配平位置,直至平衡,使得塔机上部重心落在顶升油缸梁的位置上。
4)记录载重小车的配平位置,也可用布条系在该处的斜腹杆上作为标志以便拆卸时用,但要注意,这一个标志的位置随起重臂长度不同而改变。
1)将一节标准节吊至爬升架的引进小车的正上方,缓慢落下吊钩,使标准节较为贴切地落在引进小车上,然后摘下吊钩(图1.3-40)。
3)使用回转机构上的回转制动器,将塔机上部机构处于回转制动状态,不允许有回转运动。卸下塔身顶部与下支座连接的8根φ60无轴肩的销轴。
4)将顶升挂板(1)挂在距离最近的一组标准节踏步(a)的槽内,插入安全销(图1.3-41详图A)(要设专人站在下平台观察顶升挂板是否挂在踏步槽内及插入、拔出安全销),确认无误后,开动液压系统,使活塞杆伸出,将爬升架及其以上部分顶起10~50mm时停止,检查顶升挂板、爬升架等传力部件是否有异响、变形,油缸活塞杆是否有自动回缩等非正常现象,确认正常后,继续顶升。
5)顶起略超过1/3个标准节高度并使爬升架上的换步顶杆(4)位于踏步(d)上方,停止顶升,并回缩油缸,使换步顶杆落在踏步(d)上(图1.3-42详图A)。
6)确认两个换步顶杆都准确地压在踏步槽上并承受住爬升架及其以上部分的重量后,拔出安全销,将油缸活塞全部缩回,顶升挂板上升,然后挂在上方最近的一组踏步槽(b)内,插入安全销(参见图1.3-41、图1.3-42)。
7)再次伸出油缸,使座落在踏步(d)上的换步顶杆上升至踏步(e)(参见图1.3-41,图1.3-42)。
8)停止顶升,并回缩油缸,使换步顶杆落在踏步(e)上(参见图1.3-41,图1.3-42)。
9)确认两个换步顶杆都准确地压在踏步槽上并承受住爬升架及其以上部分的重量后,拔出安全销,将油缸活塞全部缩回,顶升挂板(1)上升,然后挂在上方最近的一组踏步槽(c)内。插入安全销(参见图1.3-41,图1.3-42)。此时已顶起2/3个标准节空间。
10)顶升挂板(1)挂在踏步槽(c)内后,伸出油缸,将塔机上部结构再顶起超过1/3个标准节高度,此时塔身上方应有能装入一个标准节的空间(图1.3-43)。
11)用引进小车(5)将标准节引至塔身正上方,缓慢缩回油缸,使引进小车下面与标准节(6)连接头接触,再缩回油缸,对正下支座与标准节连接销孔,每个接头处插入一根安装用临时销轴(7)(图1.3-44)此时引进小车已与引进梁脱开。
12)伸出油缸,引进小车(5)重新落在引进梁(8)上,继续伸出油缸,直至引进小车与下支座相连接的标准节脱开,推出引进小车,缩回油缸,对齐新引进标准节与标准节6的连接销孔,插入8根φ60标准销轴,敲击直至轴肩紧贴弦杆表面,在销轴上装上防转套后再插入小销轴及弹簧销。
13)拔出安装用临时销轴(7),再缩回油缸,对齐下支座与新引进标准节连接销孔,插入8根φ60无轴肩的销轴,敲击入孔,在销轴的一端插入小销轴及弹簧销,在另一端装上防转套后再插入小销轴及弹簧销。
当塔机的工作高度超过其独立高度时必须对塔身进行附着。附着装置由四套框梁和四根内撑杆组成,四套框梁由24套M24螺栓、螺母、垫圈(螺栓预紧力矩为640N·m)紧固成附着框架,附着框架四顶点处有四根附着撑杆与之铰接,四根附着撑杆的端部有连接耳座与建筑物附着处连接基座铰接,四根撑杆应尽可能保持在同一水平内;通过调节螺栓可以推动内撑杆顶紧塔身四根主弦杆(参见图1.3-45)。
a、附着架按照图1.3-46设置,若实际使用时与设计距离值不符,必须与制造商联系;建筑物附着处连接基座与建筑物的连接方式能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b、先将附着框架套在塔身上,并通过四根内撑杆将塔身的四根主弦杆顶紧、并与塔身的腹杆连接好;通过销轴将附着杆的一端与附着框架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连接基座连接。
c.每道附着架的四组附着撑杆应尽量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但在安装附着框架和内撑杆时,若与塔身标准节的某些部位发生干涉,可适当升高或降低附着框架的安装高度。允许附着框架与连接基座的高度差不大于200mm。
d.附着撑杆上允许搭设供人从建筑物通向塔机的跳板,但严格禁止堆放重物。e.附着点的载荷
用户或安装单位在安装塔机前,应对建筑物附着点(连接基座固定处)的承载能力及影响附着点强度的钢筋混凝土骨架的施工日期等因素预先应有估计。表1.3-3给出了塔机按照图1.3-46所示的附着撑杆布置形式和位置条件下工作工况及非工作工况建筑物附着点(即连接基座处)所受的附着力。建筑物附着点的承载能力不小于表中的数值。其连接基座墙体内预埋如图1.3-48所示(仅供参考)。
注意:附着点的载荷值随着塔机和建筑物的相对位置、附着撑杆布置形式与尺寸、附着框架以上塔身悬出段的高度值的变化而大幅度变化。因此,塔机附着时,如塔机附着位置、附着撑杆布置形式与尺寸与图1.3-46不符时,请向本公司咨询。切不可盲目套用表1.3-3中的数值自行处理,以免产生重大安全事故。
f.安装附着装置时,应当用经纬仪检查塔身轴线的垂直度,其偏差小于塔身全高的4/1000,允许用调节附着撑杆的长度来达到。
g.附着撑杆与附着框架,连接基座,以及附着框架与塔身、内撑杆的连接必须可靠。内撑杆应可靠地将塔身主弦杆顶紧,并与塔身的腹杆夹紧,各连接螺栓应紧固好。各调节螺栓调整好后,应将螺母可靠地拧紧。开口销应按规定张开,运行后应常常检验核查是否发生松动,并及时进行调整。
注意:不论附着几次,只有最上面的一道附着框架内安装内撑杆,即新附着一次内撑杆就要移到最新附着的框架内。
塔机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前的工作,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塔机能正确操纵,并在安全性能条件下运行。这些工作主要是:对塔机部件的检查及调试各安全保护装置。
为了检查架设工作的正确性和保证安全运转,应对塔机各部件进行一系列试运转和全面地检查工作。
f.检查平台上有无杂物,防止塔机运转时杂物下坠伤人;g.检查各润滑面和润滑点。
塔机安全装置最重要的包含:行程限位器和载荷限制器。行程限位器有:起升高度限位器、回转限位器、幅度限位器。载荷限制器有:起重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此外还包括风速仪。
检查支腿与基础节连接销轴是否安装到位并锁紧检查输电线距塔机最大旋转部分的安全距离
检查载重小车安装运作情况,载人吊篮的紧固情况检查起升、变幅钢丝绳的缠绕及紧固情况
检查换倍率装置,吊钩的防脱绳装置是否安全可靠检查吊钩组有无影响正常使用的缺陷
当载重小车分别运行到最小和最大幅度处时,牵引机构卷筒上钢丝绳是否有3圈以上安全圈检查各钢丝绳绳头的压紧有无松动
1.3.4.8.4塔机组装好后,应依次进行下列实验(每转移一个工地都一定要进行):
各机构应分别进行数次运行,然后再做三次综合动作运行,运行过程中各机构不得发生任何非正常现象,各机构制动器、操作系统、控制管理系统、联锁装置及各限位器、限制器应动作准确、可靠,否则应及时排除故障。
在最大幅度处分别吊对应额定起重量的25%,50%,75%,100%,按1)条要求做试验。运行过程中不得发生任何非正常现象,各机构制动器、操作系统、控制管理系统、联锁装置及各限位器、限制器应动作准确、可靠。
空载试验、负荷试验合格后,进行静态超载实验。根据不同起重臂长,静态超载实验载荷如表1.3-5所示:
在以上幅度Ⅰ、幅度Ⅱ处以最低安全速度将对应的吊重吊离地面100~200mm处,并在吊钩上逐次增加重量至1.25倍,停留10min,卸载后检查金属结构及焊缝出没出现可见裂纹,永久变形、连接松动。
4)超载10%动态实验(四倍率)在最大幅度处,吊重2.99t(65m臂3.76t,60m臂4.53t,55m臂5.41t,50m臂6.51t,45m臂8.16t,40m臂9.59t),对各机构对应的全程范围内进行3次动作,各机构应动作灵活,制动器动作可靠。机构及结构各部件无非正常现象,连接无松动和破坏。
a.塔机拆出工地之前,顶升机构由于长期不再使用,应对顶升机构进行保养和试运转。
b.在试运转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对限位器、回转机构的制动器等进行可靠性检查。
c.在塔机标准节已拆出,但下支座与塔身还没有用8根φ60无轴肩的销轴连接好之前,严禁使用回转机构、牵引机构和起升机构。
d.塔机拆卸对顶升机构来说是重载连续作业,所以应对顶升机构的主要受力件经常检查。
e.顶升机构工作时,所有操作人员应集中精力观察各相对运动件的相对位置是不是正常(如滚轮与主弦杆之间,爬升架与塔身之间),如果爬升架在上升时,爬升架与塔身之间发生偏斜,应停止顶升,并立即下降。
f.拆卸时最高处风速应低于12m/s。由于拆卸塔机时,建筑物已建完,工作场地受限制,应注意工件的吊装堆放位置,不可马虎大意,否则易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特别提醒:拆塔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的工作,尤其是塔身标准节、平衡重、平衡臂、起重臂的拆卸。如稍有疏忽,就会导致机毁人亡。因此,用户在拆卸这些部件时,需严格按照本说明书的规定操作。上塔工作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并拿到证书的人员。
请特别注意:换步顶杆因锈蚀等原因,很可能不能自动靠重力回位,故引进标准节或拆卸标准节时,应派专人操作换步顶杆。
如图1.4-1所示的顺序,进行塔机拆卸。其步骤与立塔组装的步骤相反。必须严格执行本说明书的规定,严禁违反操作程序。
1)将起重臂回转到标准节的引进方向(即爬升架中有开口的一侧),使回转制动器处于制动状态,使塔机处于顶升配平状态,载重小车停在配平位置(即与安装塔机中顶升加节时载重小车的配平位置一致)。
2)拆掉最上面塔身标准节(1)与标准节(4)的连接销轴(图1.4-2a)。
3)伸长顶升油缸(3),将顶升挂板挂在从上往下数第六个踏步(a)槽上,插入安全销,将上部结构顶起直至引进小车底面距标准节(4)连接头顶面30~50mm(图1.4-2a)。
4)将引进小车引入爬升架内,收缩顶升油缸直至引进小车底面与标准节(4)连接头顶面接触(图1.4-2b)。
6)伸长顶升油缸,直至引进小车滚轮与引进梁接触,此时标准节(1)连接头顶面与下支座弦杆底面约有45~50mm,移出引进小车(图1.4-2c)。
8)确认两个换步顶杆都准确地压在踏步(e)槽上并承受住爬升架及其以上部分的重量后,拔出安全销,将顶升油缸(3)挂在踏步(b)槽上,插入安全销。
9)稍伸长顶升油缸,向外拉换步顶杆(2)使其下降时不发生干涉。回缩顶升油缸,使换步顶杆(2)落在踏步(d)上。
10)确认两个换步顶杆都准确地压在踏步(d)槽上并承受住爬升架及其以上部分的重量后,拔出安全销,将顶升油缸(3)挂在踏步(a)槽上,插入安全销。
11)稍伸长顶升油缸,向外拉换步顶杆(2)使其下降时不发生干涉。回缩顶升油缸,使下支座弦杆连接销孔与标准节(4)连接销孔对齐,插入8根φ60无轴
肩的销轴,敲入孔内,在销轴的一端插入小销轴及弹簧销,在销轴的另一端装上防转套后再插入小销轴及弹簧销。
12)下支座与塔身标准节之间连接好后,用小车吊钩将标准节吊至地面。若要连续拆卸几节标准节,则每拆卸完一节后,塔机起吊下一节标准节前,塔身主弦杆和下支座必须有4根φ60无轴肩销轴连接,唯有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允许用4根φ60销轴。
注意:在爬升架的下落过程中,必须专人看管顶升挂板、换步顶杆和导向轮,观察爬升架下降时有无被障碍物卡住的现象,以便爬升架能顺利地下降。
塔身拆卸至安装高度后,要继续拆塔,必须先拆卸平衡臂上的平衡重。1.4.2.2拆卸平衡臂配重
按装配重的相反顺序,将各块配重依次卸下,仅留下一块4.0t的配重块。1.4.2.3起重臂的拆卸
2)轻轻提起起重臂,将起升钢丝绳固定在塔顶销轴上,慢慢起动起升机构,使拉杆头靠近塔顶;拆去拉杆架与塔顶的连接销,放下拉杆至起重臂上固定;拆去钢丝绳,拆掉起重臂与回转塔身连接销;
将配重块全部吊下,然后通过平衡臂上的四个安装吊耳吊起平衡臂,使平衡臂拉杆处于放松状态,拆下拉杆连接销轴。然后拆掉平衡臂与回转塔身的连接,将平衡臂放至地面。
将爬升架的换步顶杆支承在塔身上,然后拆掉下支座与爬升架和塔身的连接再用吊索将回转总成吊起卸下。
吊住顶部标准节,将吊住的标准节与下面一节标准节之间的销轴抽出,吊起标准节,放至地面。重复这些操作,直到剩下固定支腿或固定底架。
2)对主要受力的结构件应检查金属疲劳、焊缝裂纹,结构变形等情况,检查塔机各零部件是否有损坏或碰伤等。
2.1.1.1必须严格执行ZBJ80012-89《塔式起重机操作使用规程》的有关法律法规,司机与起重工必须是按劳动人事部门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考核并取得合格证者。
2.1.1.2司机一定要了解所操作塔机的工作原理,熟悉该塔机的构造及安全保护装置的功能及其调整方法,掌握该起重机各项性能的操作方法和该起重机的维修保养技术。
2.1.1.4起升机构、回转机构、牵引机构的操作动作要柔和,由低速到高速逐步转换,不得将操作手柄从静止(或低速)猛地向中速或高速位置推进。
2.1.1.5不准斜拉斜吊物品,不准抽吊交错挤压物品,不准起吊埋在土里或冻粘在地上的物品。
2.1.1.8司机必须认真做好起重机的使用、维修、保养和交接班的记录工作。
2.1.2.1起重机的工作环境和温度为-20℃~+40℃,最高处风力应小于20m/s。
2.1.2.2塔机上的所有安全保护设施,必须随时保养,严禁任意搬动和拆卸,严禁超负荷使用。
b.检查刚性拉杆、钢丝绳、滑轮、吊钩及换倍率装置等重要零件是不是满足使用条件。
地面、楼台、施工面要设专人指挥塔机作业,与司机联络,必须规定严格的信号或手势,旗号等,最好采用步线应保证塔机的使用电压在380V±10%的范围内,否则塔机的电气设容易损坏。
2.1.2.7在遇大雷雨,暴雨,浓雾或塔机最高处风的速度超越20m/s时,一律停止起重作业。
2.1.2.8在多台塔机同时进入一个施工现场时,塔机的平面布置要合理,相互之间不得在空间交错和发生干涉。
2.1.2.9司机在接通外电源,登上塔机进入司机室内应全方面检查按钮操作手柄等是否处于非工作状态,确认无误后方可启动总按钮。
2.1.2.10司机必须严格按照本塔机技术性能表和起重特性曲线图的规定作业,不得超载或强行作业。
2.1.2.11操作时避免起重吊钩着地,以免引起卷筒钢丝绳乱绳,如果吊钩必须着地,则吊钩着地后再次起升时,一定要注意监视卷筒钢丝绳排列情况,必要时须重新将钢丝绳排列整齐。
2.1.2.12紧固在载重小车侧面的吊篮是供维修使用的,当需要维修起重臂上的某一零件时,修东西的人可站在吊栏内随载重小车一起执行维修任务,吊篮的额定承载重量为100公斤,当起吊重物时,吊栏内严禁站人,在立塔施工中,地面安装起重臂时,要仔细检查吊篮与载重小车的连接是否完善可靠。
2.1.2.13各机构需要反向运行时,必须待电机正转停止后,再启动反转,反之也一样。
2.1.2.14发现塔机有非正常现象时,应停机断电,待查清并排除一些故障后再使用。
2.1.2.15塔机在每班作业完毕后,吊钩必须升高至超过周围最高障碍物的高度,载重小车收放在最小幅度处,回转制动器处于松开状态,切断总电源方可离去。
2.1.2.16每班工作前,司机必须对塔身、起重臂、回转支承、起重臂刚性拉杆,平衡臂拉杆、卷筒联接螺栓,刹车制动器及换倍率装置等主要关键部位的销轴,
2.1.2.17司机对减速器、滑轮、轴承座及换倍率器等处要按规日常保养加油,如发现有漏油现象,要及时处理;
2.1.2.18司机在正式作业之前,必须逐项检查各安全保护装置的可靠性,绝不允许在安全保护装置失灵的情况下勉强作业;
2.1.2.19司机操作起升机构时,对于不同档位速度,有最大起重量的限制,具体参照表2.2-1。如用4倍率以高速提升大于4t重物时,高速无法动作,控制管理系统自动切换到低速档位上。
2.1.2.20每月检查高强度螺栓时,须对安装高强度螺栓的连接套及附近的母材进行全方位检查,未安装附着架塔机特别需对基础以上的三节标准节进行全方位检查,安装了附着架的塔机特别需对最上一道附着架附近的上两节下一节标准节进行全方位检查。每月须对塔顶与回转塔身进行全方位检查,特别需对其连接耳板及附近的母材进行检查。
2.1.2.21每三个月须对起重臂上弦杆的连接耳板及附近的母材和下弦杆的接头及附近的母材进行检查。
2.1.2.22每次顶升加节或降塔减节时,须对标准节的踏步及液压顶升系统的顶升横梁进行检查。
塔身和回转总成的高强度连接螺栓使用前必须检查,检查时须用煤油等清洗剂对螺栓、螺母和垫圈清理洗涤干净。破损和任何可疑的破损(包括螺杆和螺纹部分锈蚀)都不能使用。
每次安装前螺栓、螺母和垫圈必须用MoS2润滑脂涂裹,特别是结合面,以达到均衡摩擦。
塔机立塔后应按以下规定对螺栓进行全方位检查,先一周二次,再一周一次,两周一次然后一月一次;每年内拆下2~3组螺栓检查其变形、腐蚀等情况
中联公司的高强度螺栓均可以多次使用,但一定要达到2.1.3.1和2.1.3.2的要求。
2.1.4.1起重机械中的钢丝绳是易损件。缺乏维护是钢丝绳寿命短的根本原因之一。
2.1.4.3每个工作日都要尽可能对钢丝绳的任何可见部位进行观察,以便发现损坏与变形情况。特别应留心钢丝绳在机械上的固定部位,发现有任何明显变化时,应予报告,并由主管人员按照《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每日工作前和塔机工作时司机和地面工作人员应注意载重小车和吊钩的钢丝绳是否有跳绳现象,发现跳绳现象应立马停止工作,穿好钢丝绳再工作。
2.2.1.1.1电气安装应在低塔安装好后进行,参看电气原理图,外部接线图及控制箱接线图,连接各控制及动力电缆,制动器电缆,及安全保护装置,接地装置,障碍灯,探照灯,风速仪。
2.2.1.1.2送电之前对电气系统来进行如下检查,符合下列要求后方可通电。
2.2.1.1.3所有线路联接必须正确无误,该固定的电线电缆应有可靠的固定,防止塔机在运行时损伤电缆。
2.2.1.1.4在通电之前应对电气进行绝缘检查,主回路控制回路对地绝缘电阻不应小于0.5兆欧,塔身对地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欧。
2.2.1.1.5主电缆(地面连司机室电缆)在进入司机室前应穿入电缆保护圈后再进入司机室,并留适当长度,保证塔机在左右一圈半的旋转时不致损坏电缆,且保证爬升时不损伤电缆。
2.2.1.1.6将司机室所有操作机构置在安全位置,主开关放在断电位置,最后连接好外电源电缆。
2.2.1.2.1将外电源开关合上,送电到司机室检查三相电源应三相平衡,且电压应为380V±10%(地面电网应能提供足够的容量,以保护电机正常启动和运转)。
2.2.1.2.2松开高度限位器,幅度限位器,配合机械安装,穿好起升、载重小车的牵引钢丝绳。
先操作起升手柄,观察起升运转情况,当起升手柄向内拉时,吊钩应向上运动,向外推时,吊钩应向下运动,否则应调整接至起升电机的电源的相序,以符合以上要求。
2.2.1.2.4起升调试完毕后,分别操作回转和变幅手柄,回转手柄向左推时,起重臂应向左转;手柄向右推时,起重臂应向右转;变幅手柄向内拉时,载重小车向内走;手柄向外推时,载重小车应向外走;否则应调整接至各电机电源线
2.2.1.3.1电送到司机室后(空气开关合上之前)障碍灯和司机室照明可通过操作台上的开关送电,插座上也有电,可供插风扇之用。
2.2.1.3.2按启动按扭时,各操作手柄必须归零位,总接触器才可得电自保。
2.2.1.3.3回转采用变频调速机构2台,既有平稳的起动性能,又有较快的回转速度。
2.2.1.3.4为防止回转打反车和紧急刹车扭伤塔机,在电气上设置延时装置。在起重臂向右(向左)转后,不能马上以额定速度向左(向右)转,须有几秒的间隔。回转手柄归零后,不能马上刹车,须有几秒的延时才能刹住车。
2.2.1.3.5即使有上述延时装置,但为防止电气上的损伤,严禁回转的反转制动和紧急刹车。
2.2.1.3.7顶升之前要检查泵站电机转向是否与要求一致,否则应将转向调整正确才可以进行顶升,顶升时严禁回转、变幅和起升,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和绞断电缆。
2.2.1.3.8控制箱内延时继电器,过流继电器已调好,不要随便调整,如果更换元件则应按电气系统说明书调整正确。
起重机的工作机构包括:起升机构、回转机构、小车牵引机构及顶升机构,分别简介如下:
本塔机起升机构型号为QE1675E,该电机为双速电机,型号为YZRSW∣F∣280M-4/8。可实现轻载高速,重载低速。最低稳定下降线米/分,使吊运的物品起、制动平稳。在卷筒轴的未端装有起升高度限位器,当吊运物品达最高位置时,起升机构能自动停车。
本塔机配有2套回转机构,一套为带风标制动器HVV145B1.130A回转机构,另一套为带编码器的HVV145B2.130A回转机构,对称布置在上支座两旁,分别由两台电机YTLEJ132L-145-4B1和YTLEJ132L-145-4B2,145N·m电动机驱动,经行星齿轮减速机带动小齿轮,从而带动塔机上部的起重臂、平衡臂左、右回转;
风标制动器为断电制动器,位于电机尾部,可以电动释放和手动释放;制动器处于常闭状态,即:通电释放,断电制动;塔机回转操作后制动器始终通电释放。在操作中可根据详细情况采用回转制动以克服风的因素对塔机的影响,即在有风的状态下,可采用回转制动器将工作或顶升时的塔机定位在规定的方位,但是,一定在风速14m/s以下回转停止稳定后再制动。
下班后停止工作的塔机,应电动或手动打开回转风标电磁制动器,使塔机臂节能随风自由转动调节至顺风方向。
回转减速机为脂润滑(000号润滑脂),在维修或油位因渗漏而下降时,应及时补充润滑脂,保证润滑脂液面达到油位螺塞的位置(减速机上部堵塞)。
小车牵引机构是载重小车变幅的驱动装置,起重变幅时由电机(YVFE160M-4B5)经由行星减速机(电机另一头装有电磁盘式制动器)带动卷筒,通过钢丝绳(6×29Fi+iWR-11-1770-右交),使载重小车以0~100米/分的速度在起重臂轨道上往返运动。牵引绳共有两根,两根绳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牵引卷筒的两端,经缠绕后分别向起重臂的前后引出,经起重臂臂根和起重臂臂端导向滑轮后,两根绳的另一端固定在载重小车上,变幅时靠这两根绳一收一放来保证载重小车正常工作。载重小车运行到最小和最大幅度时,卷筒上两根钢丝绳的圈数均不小于3圈。
合制动器衔铁,带动摩擦盘、压缩制动弹簧,使制动盘处于释放状态,转轴可自由转动。
断电制动: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制动弹簧推动摩擦盘,使制动盘处于制动状态,转轴不能自由转动。
2)无论何时,只要制动器从打开到闭环,亦即从得电到断电,都会听到蜂鸣器“滴”一声;
4)操作手柄归零后的15秒延时内,如果碰到风大或需要人为制动等情况时,可以人为按住左联动台上最右边的“风标释放按钮”,也能马上使回转制动;
5)在回转操作运行过程中,如果碰到紧急状况,需要立即制动时,也可以按住左联动台上最右边的“风标释放按钮”,使回转制动成功;
注意:风标释放按钮(带灯)是既可拿来实现回转刹车电动释放的按钮,也可拿来实现回转刹车紧急制动的按钮。
回转电机的制动器是常闭式的,即在断电时是制动状态,但是塔机操作人员在下班后,以防大风发生倒塔危险,需要将塔机回转处在自由回转状态。此时让电风标与断电制动器配合使用,达到电磁制动器的电动释放和手动释放功能,释放后的塔机即使在断电时,制动器也是打开的,塔机亦可随风自由旋转。
电风标结构(见图2.2-5),当电磁制动器励磁线圈先通入规定的直流电后,风标电磁铁励磁线圈再通入直流电时,风标衔铁被吸合,再断开电磁制动器励磁线圈直流电,此时风标衔铁撑住了风标释放杆,使通过释放螺杆与风标释放杆相联的电磁制动器摩擦盘不能向制动盘方向运动,使制动盘处于释放状态,最后应及时断开风标电磁铁励磁线圈直流电达到电磁制动器电动释放的功能。(注意:风标电磁铁励磁线圈不能长期通电,否则会烧毁电风标电磁铁励磁线
注:B1、B2接风标微动开关(微动开关为常开式)B3、B4接风标电磁铁线指风标释放杆运行方向
在司机室的左联动台上,有1个“风标释放”按钮(带灯按钮),按住此按钮5秒以上,就会听到带制动器的回转电机上的制动器“咚”地响两声,然后左联动台上的“风标释放”按钮灯变亮,即标示电动释放成功。
电动释放只有在回转电机停稳(或者手柄归零)后30秒以上,方能操作,否则会造成电机制动器工作不正常,严重时会影响塔机的安全性;
先向电机尾部搬动释放杆,再向内推动风标推柄使风标电磁铁衔铁撑住风标释放杆,再松开风标释放杆,最后松开电风标推柄,以达到手动释放的功能。风标的电动释放和手动释放的功能系用于塔机长期不工作时,使电机处于释放状态,从而使塔臂能随风自由转动调节至顺风方向,使塔臂迎风面积最小,使塔臂的迎风阻力最小。
手动释放是非常可靠的释放方式,如果在电动释放不成功,或者电动释放不放心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手动释放。
电磁制动器摩擦片经经常使用磨损后,其衔铁与励磁铁芯的间隙增大,将影响电风标的正常动作,严重时会使电风标的手动释放、电动释放失灵和电动机异常制动,危及塔吊的安全性。当衔铁与励磁铁芯的间隙值增大到1.2mm时,应及时作出调整电风标使其动作正常。
电磁制动器摩擦片经经常使用磨损后,其衔铁与励磁铁芯的间隙增大,制动弹簧长度增加,降低了制动力矩。同时由于间隙增加,使衔铁吸合困难,严重时将不能吸合,使电动机处于制动状态,以至烧毁电动机。因此,必须定期常常检验核查间隙值,当静制动力矩小于规定值或间隙值大于1.2mm时,应及时作出调整静制动力矩和间隙值,摩擦片磨损到接近铆钉头时应按时换摩擦片。
④用改刀之类工具伸入励磁铁芯风窗内向左拨动衔铁外圆上的齿槽,直到衔铁贴紧励磁铁芯,穿入定位螺钉,顶住衔铁,向右慢慢拨动衔铁,找出定位螺钉穿入衔铁的第一个小孔的位置,以此作为起点,继续拨动到第4个小孔,旋紧定位螺钉。此时的间隙值约为0.8mm(衔铁与励磁铁芯上定位螺钉孔同半径的圆上,均布12个小孔,衔铁与制动盘相联结的螺纹螺距为3mm);
③向下按住释放手柄,稍稍按逆时针方向旋松调节螺母。使风标衔铁冒出释放手柄下面约1mm,此时应使调节螺母卡在释放手柄的槽中,防止调节螺母松动;
④电动释放电风标,看动作是不是正常,若释放手柄下面挡住了电风标衔铁自由运动,此时应再旋松调节螺母。若电风标衔铁不能撑住释放杆,应适当旋紧调节螺母;
④旋下弹簧室并取出制动弹簧,旋下励磁铁芯的连结螺钉,小心移开励磁铁芯(注意保护励磁线圈的引接线),取下摩擦盘和制动盘(此时若摩擦盘上铆接的摩擦片磨损严重应更换摩擦盘);
⑥按相反顺序装回拆下的零部件(同时2.2.2.4.1.6、2.2.2.4.1.7、2.2.2.4.1.8条的规定调节好间隙、电风标、静制动力矩);
注意:调整好的电磁制动器和电风标应检查手动释放功能、电动释放功能和制动功能是不是正常,正常后方可使电机投入使用。
该顶升液压系统由泵站、顶升油缸,高压软管及专用液压油组成,它可顶升和下降塔机爬升架以上的部分,并可使其停留在任何位置,以便塔身标准节的装拆。
2.2.2.5.1顶升液压系统的主要参数(液压系统原理参见图2.2-6)(详见顶升液压系统使用说明书)
首先旋开空气滤清器11,加入过滤精度为10μ的手提滤油机过滤的液压油至油箱上油标上限止,方可启动油泵电机(俯看电动机风叶旋向是否与泵座上所标方向一致)。
首先检查高压胶管口清洁与否,然后将液压站的A、B口与油缸两腔油口通过高压胶管连接并拧紧接头。
启动电机,拧松油缸上A口(或B口)高压胶管接头,移动手动换向阀3的手柄(以下简称操作手柄)于上升(或下降)位置,使液压油进入管内,将空气从A口(或B口)溢出,直至油液从接头处流出且无气泡时为止,然后拧紧高压胶管接头。油缸空载时推动操作手柄,让油缸活塞杆全行程上下运动几次,将油缸内的空气通过油管挤入油箱而排尽。
操作时应注意:当活塞杆运动到上(或下)极限位置后,应立即扳回操作手柄,使之处于中
下一篇: 天博在线登录克罗地亚网页
10-15
展开专项查看 大化消防筑牢消防产品质量“防火墙”
10月14日大化讯(通讯员支叶)为严厉冲击假冒伪劣消防产品,进步消防产品质量全体水平,实在进步辖
10-15
带您了解有机产品小常识_我国食物_资讯_国际食物网
中心提示:《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中说到有机产品的界说是指出产、加工和出售契
10-15
大唐电信:公司在主营业务安全芯片与特种通讯范畴具有中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具有高度的自主可控性
同花顺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0月14日讯,有投资者向大唐电信60019
10-15
助力科技型企业高水平发展 西安担保集团成功发行西北首单知识产权ABS产品
近日,西安担保集团在省、市知识产权、金融、财政等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成功推动西